导读: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划分是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承担,需提供足够证据支持,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证据应尽可能为原件,外文需附中文译本,确保真实有效,保障公正审理。
一、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如何划分
在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划分是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具体如下: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意味着,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在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或反驳对方主张时,都需要承担提供相应证据的责任。
2.若当事人无法提供足够证据来支持其主张,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那么将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3.当事人在提供证据时,应尽可能提供原件或原物。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供原件,可提供经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复制品。
4.对于在境外或港澳台地区形成的证据,还需履行相应的证明手续,若证据为外文,还需附上中文译本。
这些规定确保了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案件的公正审理提供了保障。
二、
民事诉讼申请调查取证流程
在民事诉讼中,若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这一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申请:当事人需提交书面申请,明确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所需调查的证据内容以及申请调查的原因和目的。
2.审查与决定: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将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7条所列条件之一。
(1)若符合,将予以准许;
(2)若不符合,将向当事人送达不予准许的通知书,并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申请复议。
3.执行调查:在决定调查取证后,人民法院将依职权或指定专人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4.证据提交:调查取证完成后,人民法院将相关证据提交给当事人进行质证或作为案件审理的依据。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若当事人需申请保全证据或鉴定,也需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并遵循相应的程序和规定。
三、
民事案件举证期限及法律后果
在民事案件中,举证期限的设定对于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
1.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或由人民法院直接指定,指定的期限通常不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2.若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可申请延期举证,但需经人民法院准许,若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3.对于逾期提交的证据,人民法院在审理时一般不组织质证,除非经对方当事人同意,这一规定旨在促使当事人及时、充分地提供证据,以便法院能够基于充分、真实的证据作出公正判决。
因此,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应严格遵守举证期限的规定,以免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