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强制执行结案后,如已完全履行义务则不再执行;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未履行完毕的情况,如分期履行的义务尚未完成,或者新发现了被执行人的可执行财产,那么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能会重新启动执行程序。
一、
强制执行结案后会再执行吗
对于“强制执行结案后会再执行吗”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
1.在一般情况下,当案件经过强制执行程序并结案后,若被执行人已完全履行了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则不会再次执行。
2.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未履行完毕的情况,如分期履行的义务尚未完成,或者新发现了被执行人的可执行财产,那么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能会重新启动执行程序。
3.值得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这意味着,即使案件已经结案,但只要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尚未完全履行,都有可能面临再次执行的风险。
二、
强制执行后不还钱怎么办?
文庄律师网提醒,面对“强制执行后不还钱”的情况,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1.法院会依法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包括房产、车辆、证券、存款等,并根据查询结果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2.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法院可能会暂时中止执行,待其有履行能力后再恢复执行。若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且丧失劳动能力,法院会终止执行。
3.对于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法院将依法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甚至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4.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