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同居关系被家暴,处理方法是尝试沟通制止暴力,无果则立即寻求外部帮助。参照婚姻中家暴处理规定,确保自身安全为首要原则。《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第一部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性、综合性的法案,对反家暴的原则、责任主体、家暴的预防和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以及法律责任做出了具体规定。
一、
同居关系被家暴怎么处理
同居关系被家暴,处理措施如下:
1.虽然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在法律上存在差异,但家庭暴力的本质和危害是相同的,受害人可以首先尝试与施暴者进行沟通,明确表达对其行为的反感和要求停止暴力的意愿。
2.若沟通无果,受害人应当立即寻求外部帮助,避免暴力行为进一步升级,具体的处理方式可以参照法律对于婚姻关系中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确保自身安全为首要原则。
二、
遭遇家暴应向哪些机构求助
遭遇家暴时,受害人有多种求助途径,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以下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1.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这些单位在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2.受害人还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依法进行调查处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若家庭暴力行为构成犯罪,受害人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三、
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
《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第一部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性、综合性的法案,对反家暴的原则、责任主体、家暴的预防和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以及法律责任做出了具体规定。
1.法律中明确,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2.法律确立了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3.预防是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要环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这些规定为家庭暴力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