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离职了不发津贴,员工应先确认劳动关系及津贴约定,通过沟通协商、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等途径维权。离职不发津贴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劳动法》及相关的劳动法规。

一、

离职了不发津贴怎么办

  面对离职后单位不发津贴的情况,员工应确认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事实及津贴发放的具体约定。若单位确实存在未发津贴的行为,员工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沟通协商:尝试与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上级进行沟通,了解不发津贴的具体原因,并表达自身合理的诉求。

  2.收集证据:保存好与津贴发放相关的所有证据,如劳动合同、津贴发放通知、银行流水等,以备后续使用。

  3.申请劳动仲裁:若沟通无果,员工可依法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提交申请,要求单位支付应得的津贴,并附上相关证据。

  4.法律诉讼: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离职后单位应支付哪些费用

  文庄律师网提醒,离职后,单位应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未结工资及津贴:根据员工的工作天数和薪酬标准,计算并支付离职前应得的工资及各项津贴。

  2.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若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形,应依法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3.未休年假补偿:若员工离职时存在未休年假的情况,单位应按照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

  4.其他应付款项:如加班费、奖金、提成等根据双方约定或公司规定应支付给员工的款项。

离职了不发津贴怎么办  第1张

三、

离职不发津贴有哪些法律依据

  离职不发津贴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劳动法》及相关的劳动法规。具体而言:

  1.《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此,单位在员工离职时不得无故拖欠应发的津贴。

  2.《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

  对于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费用的支付,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支付条件。若单位未依法支付这些费用,则构成违法行为。

  3.地方性法规及规章:

  各地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的劳动法规及规章,对津贴的发放、工资支付等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员工在维权时应关注并适用相关地方性法规及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