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离婚公证的房产是受法律保护的,但非必须。双方真实意愿且不违法的财产分割协议即具法律效力,公证增强证据力。父母名下的房产在离婚后并不属于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因此不能纳入离婚财产分割的范围。

一、

离婚公证的房产受法律保护吗

  离婚公证的房产确实受法律保护,但其必要性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离婚时若夫妻双方已就财产分配达成共识并办理了公证,该公证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作为证明财产归属的有效证据。

  2.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公证,只要双方的约定是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离婚房产是否公证,并不直接影响其受法律保护的程度。重要的是,双方应确保财产分割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遵循法律程序进行财产分割。

二、

离婚房产公证的法律效力

  离婚房产公证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明作用,公证机构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对夫妻双方就房产分割达成的协议进行公证,可以证明该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强制执行效力,经过公证的房产分割协议,如果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预防纠纷作用,公证可以促使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协议时更加谨慎,减少因协议内容不明确或争议而产生的纠纷。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并非所有离婚房产都需要进行公证。在协议离婚模式下,如果双方已经就房产分割达成共识并领取了离婚证,那么该协议即刻生效,无需额外办理财产公证程序。

离婚公证的房产受法律保护吗  第1张

三、

父母名下房产离婚后的归属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父母名下的房产在离婚后并不属于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因此不能纳入离婚财产分割的范围。

  1.《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得出的明确结论。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只能对夫妻共有的财产进行分割处理,而无法涉及到父母所拥有的财产部分。

  2.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如果父母明确表示将房产赠与给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并办理了相应的过户手续,那么该房产就可能成为夫妻的共有财产并在离婚时进行分割。

  综上所述,父母名下的房产在离婚后仍然归父母所有,不属于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