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离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交申请书、身份证、证据等材料,仲裁委将决定是否立案并开庭审理,60天内结案。不服裁决可提起诉讼。
一、
自离不发工资可以劳动仲裁吗
自离不发工资,劳动者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当用人单位在员工自动离职后拒绝支付其应得的工资时,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
2.申请时需准备的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部分地区可能还要求提供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
3.提交材料后,仲裁委将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且劳动仲裁委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4.在双方举证期结束后,仲裁委将开庭审理案件,并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仲裁委将下达裁决书。
整个劳动仲裁过程通常在60天内结案。若劳动者对裁决书不服,还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
自离后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文庄律师网提醒,自离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步骤如下:
1.准备相关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等。确保所有材料齐全且真实有效。
2.提交仲裁申请: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至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交时需确认仲裁委的办公时间和地点,以免错过提交时机。
3.等待立案与举证:提交材料后,等待仲裁委给予立案通知。在举证期内,劳动者需要积极收集并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
4.参加开庭审理:若仲裁委决定开庭审理案件,劳动者需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劳动者有权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5.接受裁决结果:庭审结束后,仲裁委将下达裁决书。劳动者需仔细阅读裁决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裁决结果。若不接受,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
自离工资纠纷的法律依据
自离工资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2.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也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流程,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