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进行鉴定的方法包括消费者可通过比对产品包装、标识与正品差异,寻求专业机构质量检测,或参考同类产品质量及个人体验来综合判断产品真伪。
一、
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如何鉴定
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消费者首要任务是进行鉴定以确认其真实性质。鉴定过程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1.消费者可仔细比对产品包装、标识等是否与正品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及产品标识等信息的真实性。
2.消费者可寻求专业机构进行质量检测,获取质检部门或商品生产厂家的检验报告,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进行鉴定。若存在显著差异或检测结果不合格,即可初步认定该产品为假冒伪劣。
3.消费者还可参考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普遍质量水平,结合个人使用体验,综合判断产品的真伪。
二、
假冒伪劣产品的认定方法及证据
文庄律师网提醒,假冒伪劣产品的认定需依据一系列方法及证据。
1.具体而言,认定方法包括比对产品标识信息、检查质量标志及许可证标志、评估产品质量等。
2.而证据方面,则主要包括五种:
(1)检验报告,由质检部门或商品生产厂家出具,直接证明产品质量;
(2)上级工商部门的检查通知,作为官方认定假冒伪劣产品的依据;
(3)商品包装、装潢等与正品的显著差异,通过物证对比进行认定;
(4)现场检测报告,利用快速检测设备进行现场检测,获取直接证据;
(5)主动承认违法事实的询问笔录,在特定情况下可作为认定依据。
这些方法及证据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假冒伪劣产品认定的完整体系。
三、
假冒伪劣商品主要有哪些情况
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伪造或冒用各类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如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
2.伪造或使用虚假产地信息,误导消费者;
3.假冒他人厂名、厂址,混淆视听;
4.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损害品牌声誉;
5.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降低产品质量;
6.销售失效、变质产品,危害消费者健康;
7.产品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8.产品指标标注不实,误导消费者购买决策;
9.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