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被强制执行后有哪些记录?强制执行后会产生执行情况记录,非犯罪记录,不良信息保存5年。被执行人不履行或妨碍执行可能入失信名单,影响信用。
一、
被强制执行后有什么记录吗
在申请强制执行后,确实会有相应的记录产生。但请注意,这里的记录并非犯罪记录,而是关于执行情况的记录。
1.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当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时,需要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2.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3.在执行过程中,时间要素也至关重要。个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是两年,且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
4.在申请人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后,法院应在六个月内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否则申请人有权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
5.一般而言,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在生效判决后6个月内结束,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从总时长中扣除。
二、
被强制执行的信用影响
被强制执行并不一定意味着会被拉入信用黑名单。
1.被执行人只有在具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等情形时,才会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从而可能影响其信用记录。
2.值得注意的是,失信被执行人与征信记录是两个不同体系管辖的事项。失信被执行人属于法院司法体系的管辖,而征信记录则属于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管辖。
3.征信记录应当保存5年的期限是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而非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删除后5年。
三、
被执行人不还钱担保人的责任
当被执行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时,担保人的责任取决于担保方式。
1.如果是一般保证,即在担保时明确写明“如果借款人不能偿还,负责担保”,则保证人在借款人被法律认定为不能偿还(如经过执行程序仍无法执行)的情况下才需承担保证责任。
2.而如果担保方式为连带保证,则债权人既可以向借款人要求还款,也可以直接向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
被强制执行后,如何避免信用受损?更多法律疑问,文庄律师网随时为您解答,让法律为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