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精神病患者无监护权,因通常被认定为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法担任监护人,需他人监护照顾以保护其权益。被监护人取得或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关系终止。
一、
精神病患者有监护权吗
精神病人没有监护权。这是因为精神病人通常被认定为无民事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法律规定,他们不具备担任监护人的能力,也就无法享有监护权。
相反,精神病人自身往往需要他人的监护与照顾,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
谁可担任精神病患者监护人?
文庄律师网提醒,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可由以下人员按顺序担任:
1.配偶: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配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适合担任精神病患者监护人的人选。
2.父母、子女:如果配偶无法担任或不愿意担任监护人,患者的父母或成年子女将作为下一顺位的监护人候选人。
3.其他近亲属:在没有配偶、父母、子女的情况下,其他近亲属如兄弟姐妹等也可能被指定为监护人。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在以上人员均无法或不愿担任监护人时,其他有意愿并具备监护能力的个人或组织,如亲友、社会机构等,也可以申请成为监护人。
三、
监护关系何时会终止?
监护关系的终止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被监护人取得或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当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或其他原因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关系自然终止。
2.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如果监护人因疾病、年老等原因丧失监护能力,无法再履行监护职责,监护关系也将终止。
3.被监护人或监护人死亡:被监护人或监护人的死亡将直接导致监护关系的终止。
4.人民法院认定监护关系终止的其他情形:除了上述情形外,人民法院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其他导致监护关系终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