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婚内财产协议不一定要公证。婚内财产协议本质上属民事合同,公证非生效必要条件。但公证后的协议法律证明力强,争议时更易被法院接受,有效保护当事人权益。
一、
婚内财产协议要公证吗
婚内财产协议是否要公证,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1.婚内财产协议,本质上属于一种民事合同,因此,公证并非其生效的必要条件。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是否进行公证。
2.经过公证的婚内财产协议,在法律上具有最强的证明力。这意味着,在发生争议时,公证过的协议更容易被法院接受和认可,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
婚内财产协议公证办理程序
文庄律师网提醒,婚内财产协议的公证办理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出证四个环节。
1.申请:当事人需要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同时提供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材料。
(1)如不能亲自申请,可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但需注意,某些与当事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如遗嘱、遗赠扶养协议等,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申请。
(2)对于居住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当事人,其委托书需经过特定程序进行公证或认证。
2.受理:
(1)公证处会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符合受理条件,则予以受理,并通知当事人。如不符合受理条件,则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2)受理条件包括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申请公证事项的当事人之间无争议等。
3.审查:审查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包括对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和相应的权利等进行审查,以及对需要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进行核实。
(2)审查方式包括询问当事人或有关证人、对提供的材料和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全面审查核实等。
4.出证:在审查结束后,如符合出证条件,公证处会出具公证书。
(1)出具公证书的条件包括当事人的身份真实合法、意思表示真实、证明对象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合法以及公证程序合法等。
(2)公证书从审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
三、
婚内财产协议公证后效力如何
婚内财产协议经过公证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证过的婚内财产协议在法律上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在发生争议时,法院更倾向于接受和认可公证过的协议,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公证过的婚内财产协议对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公证,当事人可以明确各自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权益和责任,避免因财产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3.虽然公证可以增强婚内财产协议的效力,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公证。
(1)当事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如双方对协议内容无异议且能够自觉遵守,则无需进行公证。
(2)如双方对协议内容存在争议或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纠纷,则可以考虑进行公证以增强协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