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可申请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单位未签合同超1月,应支付双倍工资补偿。先申请劳动仲裁,对结果不满可诉讼。
一、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申请赔偿吗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时,劳动者确实有权申请赔偿。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这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在单位工作超过一个月但未满一年且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其有权要求单位支付从入职第二个月起的双倍工资作为补偿。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应先申请劳动仲裁,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进一步提起诉讼。
二、
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文庄律师网提醒,未签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而言,存在多重法律风险:
1.社会保险缴纳义务不可免除:即使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仍需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其法定义务。
2.经济补偿金支付责任: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这一责任更为明确。
3.失业损失赔偿风险:未缴纳失业保险导致员工失业后无法领取待遇的,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4.员工自由离职风险:未签劳动合同的员工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且不承担违约责任,这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管理难度。
5.试用期保护缺失:无合同则无试用期约定,用人单位无法以试用不合格为由随意辞退员工,需承担更高的解雇成本。
6.商业秘密保护困难:缺乏保密条款或协议,用人单位在商业秘密保护上处于不利地位。
7.赔偿责任加重:因未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用人单位需承担更重的赔偿责任,包括工资损失、工伤医疗待遇等。
8.行政处罚风险:劳动行政部门可对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如责令改正、罚款等。
三、
没签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1.工资支付凭证: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能体现用人单位按月、按约定标准向劳动者发放工资的事实。
2.工作证件:如工作证、服务证、出入证等,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身份和工作内容。
3.招聘记录:如入职登记表、报名表等,记录了劳动者的入职时间和基本信息。
4.考勤记录:如打卡记录、加班记录等,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时间。
5.其他劳动者证言:同事的证言也能作为辅助证据,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