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三方协议,并不是毕业后自动解除的。毕业后若已入职并签劳动合同,三方协议通常会失去实际效力,但解除需经程序,如协商或按约定。毕业生应及时沟通,确保权益。
一、
三方协议是毕业后自动解除的吗
三方协议不是毕业后自动解除的,三方协议,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其效力主要存在于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意向确认阶段。
1.当学生正式毕业后,若已根据三方协议入职用人单位,并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那么三方协议通常会因劳动合同的签订而失去其实际效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方协议是“自动解除”的。
2.实际上,三方协议的解除可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如双方协商一致或根据协议中的约定条件进行解除。
因此,毕业生在毕业后应关注自己的就业状况,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二、
三方协议是什么
“三方协议”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时签署的重要文件。
1.该协议通常由教育部门、相关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并由学生本人、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签订。
2.三方协议的主要作用是明确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意向、报到时间、户口关系转接等事项。
3.它是毕业生顺利入职、转接户口等手续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件。
三、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文庄律师网提醒,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在性质、内容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在性质上。
(1)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签订的一种意向性协议,主要目的是确认就业意向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2)劳动合同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正式合同,用于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2.在内容上。
(1)三方协议通常包括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报到时间、户口关系转接等事项;
(2)劳动合同则更加详细,包括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劳动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约定。
3.在法律效力上。
(1)虽然三方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其主要作用在于确认就业意向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而非直接建立劳动关系。
(2)劳动合同则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因此,毕业生在入职后应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