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集体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旨在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集体合同具有特定性、广泛性、法定性和约束性等特点,其法律依据来自《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

一、

集体合同的概念是如何的

  1.集体合同的概念,依据《集体合同规定》第三条,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涉及双方权益的事项所达成的书面协议。

  2.集体合同的订立旨在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集体合同草案需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确保充分反映职工意愿。

  3.集体合同还可以包括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内容,以全面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

集体合同的性质

  集体合同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通常由用人单位全体职工和该用人单位共同作为合同的一方,而另一方则为用人单位本身。这种主体结构体现了集体合同代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2.集体合同的内容广泛且具体,涵盖了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都是针对职工集体的共同利益而设定的,旨在解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共有问题。

  3.集体合同还具有法定性和约束性。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旦依法订立并生效,便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约束力。

集体合同的概念是如何的  第1张

三、

集体合同的法律依据

  集体合同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登记;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2.《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还规定了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3.《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也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内容,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变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你对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有疑问吗?在文庄律师网,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