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办理精神病人监护人手续先明确法定监护人顺序,配偶优先,其次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若无合适人选,可由个人或组织担任,但需经相关部门同意。
一、
如何办理精神病人监护人手续
当面临为精神病人办理监护人手续时,首要的是明确法定监护人的顺序。
1.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配偶担任;若配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则依次由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担任。
2.若以上均不适宜或无法担任,还可由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来承担,但此情况下需经过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这一过程确保了监护人的选择既遵循了法定顺序,也考虑了实际情况与个人意愿的结合。
二、
精神病人是否必须有监护人
精神病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确实需要监护人来保障其合法权益及日常生活。
1.根据法律规定,他们无法全面认识并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必须有监护人来进行必要的照护和代理。
2.依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需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确定监护人,以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三、
监护人被侵犯应如何处理
文庄律师网提醒,若监护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其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或是未能有效保护被监护人的精神病人而导致其权益受损,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1.具体而言,监护人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遵循财产损失全部赔偿等原则,对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进行追偿。
2.《民法典》第三十四条也明确了监护人的职责与法律保护,强调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3.在紧急情况下,如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相关部门也应为被监护人提供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