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可抗力指合同订立时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了解不可抗力及其构成要件,明确约定范围及条款,对解决合同履行受阻时的责任归属至关重要。

一、

有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

  1.不可抗力,作为法律术语,特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术语的引入,旨在解决因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合同履行受阻时的责任归属问题。

  2.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以及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等。

  这些因素在合同订立时均难以预见,且一旦发生,往往会对合同履行产生重大影响。

二、

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

  1.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不可预见的偶然性,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事件,其发生纯属偶然;

  (2)不可控制的客观性,即事件的发生并非因债务人的主观原因所致,债务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且无法阻止其发生。

  2.在判断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时,通常需要考虑两个标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

  (1)客观标准是指根据一般理智正常的人在某种具体情况下能否预见到事件的发生;

  (2)主观标准则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知识水平、职业状况等因素来判断其是否应该预见到事件的发生。

有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  第1张

三、

不可抗力的范围和条款

  1.不可抗力的范围广泛,既包括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现象(如火灾、旱灾、地震等),也包括由社会原因引起的社会现象(如战争、动乱、政府干预等)。

  2.由于各国法律习惯和意识的不同,对不可抗力范围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应具体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以避免争议。

  3.当事人在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时,可以采用概括式、列举式或综合式的方法。

  (1)概括式是在合同中只概括地规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含义,不具体罗列可能发生的事件;

  (2)列举式是在合同中一一罗列属于不可抗力的事件;

  (3)综合式则是在合同中既概括不可抗力的具体含义,又列举属于不可抗力范围的事件。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具体约定?如需更多法律建议,欢迎在文庄律师网留言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