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劳动合同不给员工,用人单位此行为违法。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文本给劳动者属违法行为,明确了用人单位须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给劳动者的义务。
一、
劳动合同不给员工犯法吗
劳动合同不给员工,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属于违法行为。
2.这一规定清晰地界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后的义务,即必须向劳动者提供一份由其保管的劳动合同文本。若用人单位未履行这一义务,则构成了对法律规定的违反。
二、
劳动合同未交付员工的法律后果
文庄律师网提醒,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交付员工,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1.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即要求其立即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文本。
2.若用人单位未能及时改正,或因此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如影响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导致劳动者在维权时缺乏有效证据等,用人单位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用人单位还可能因其他违法行为,如违反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等,而面临更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赔偿金、接受行政处罚等。
三、
员工如何应对未收到劳动合同的情况
面对未收到劳动合同的情况,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与用人单位沟通:员工首先应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未收到劳动合同的具体原因,并要求用人单位立即提供劳动合同文本。
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若与用人单位沟通无果,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请求其介入调查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3.寻求法律援助:若因未收到劳动合同而导致了实际损害,如影响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员工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保留证据:在整个过程中,员工应妥善保留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记录、投诉凭证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证据,以备后续维权之需。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不给员工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员工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