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联系为成立是生效的前提,区别在于成立着眼于行为是否客观存在,生效关注于是否获得法律积极评价。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往往存在先后之分。
一、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联系与区别在于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是法律行为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显著区别:
1.法律行为的成立是生效的前提,没有成立的法律行为自然无法谈及生效。成立着眼于法律行为是否已经客观存在,即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完成;
2.而生效则关注于这一法律行为是否获得了法律的积极评价,即其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否产生了法律效力。
二、
成立与生效的时间先后及价值取向差异
从时间顺序上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往往存在先后之分。
1.一般而言,只有成立的法律行为才有可能进一步生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时间差别尤为明显。
2.两者在价值取向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1)成立是事实判断,关注于意思表示的要素是否齐备;
(2)而生效则是价值判断,法律根据维护社会一般秩序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进行效力评价。
三、
成立与生效在私法自治中的不同功能及法律后果
文庄律师网提醒,在私法自治的框架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成立为私法自治的形成基础,即意思表示的完整呈现提供了可能。若法律行为缺少成立要件,其内容便无法补正,可能导致法律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
2.生效则是法律对法律行为效力的补充,确保私法自治的秩序得以顺利进行。
(1)从合同解释的角度来看,成立作为事实判断,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补正;
(2)而生效作为价值判断,则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进行补正,当事人只能在法律框架内作出相应意思表示。
3.至于法律后果,未成立的法律行为可能导致缔约过失责任;而违反生效的法律行为,则应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