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伪造公章但没有引起不良后果的,仍触犯法律红线。依据《刑法》,伪造公章属犯罪,或面临刑罚与罚金。法院判决时综合考虑,零容忍态度警示公众。
一、
伪造公章但没有引起不良后果
伪造公章,即便未直接引发不良后果,其行为本身已触犯法律,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均构成犯罪。
2.具体量刑上,虽未明确提及未造成后果的减轻情节,但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犯罪动机、手段、社会危害性等。
3.即便伪造公章未直接造成不良后果,行为人仍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的处罚。
这旨在警示公众,法律对伪造公章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不论是否产生实际损害,均将依法严惩。
二、
伪造公章犯罪的立案标准
文庄律师网提醒,伪造公章犯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行为人需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这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前提;
2.伪造公司印章罪属于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即构成犯罪既遂,无需考虑是否实际使用或造成损害;
3.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无权制作公司印章,却故意为之,以实现非法目的。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伪造公章犯罪的立案标准,体现了法律对伪造公章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三、
伪造公章犯罪的量刑规定
关于伪造公章犯罪的量刑规定,同样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1.一般情况下,伪造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2.若情节严重,如伪造数量大、影响恶劣或造成重大损失等,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手段、社会危害性、犯罪后的态度等因素,以确保量刑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因此,对于伪造公章行为,无论其是否直接造成不良后果,均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