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行政复议诉讼期限一般为六个月,自知晓行政行为起算。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涉及不动产超二十年、其他案件超五年,法院将不受理。

一、

行政复议诉讼期限是多少天

  行政复议诉讼期限一般为六个月。

  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晓或应当知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案件涉及不动产,且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或者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已超过五年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3.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复议申请人应在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

  4.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法定申请期限被耽误,申请期限将从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5.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特殊情况下可延长30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6.若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

行政复议的诉讼特点

  文庄律师网提醒,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救济手段,具有其独特的诉讼特点。

  1.提出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这一要求确保了行政复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行政复议的申请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这意味着行政复议是针对已存在的行政行为进行的审查和监督,而非对尚未发生的行政行为进行预测或干预。

  3.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是具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这要求复议申请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否则复议申请将不被受理。

  4.行政复议的审查方式主要是书面审查。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外,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复议诉讼期限是多少天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