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未成年通常不可以消除案底,但可通过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护隐私,避免社会歧视。犯罪记录封存后,除司法机关办案或单位依规查询外,对公众不可见。
一、
未成年怎么消除案底
未成年一般不能消除案底,当未成年人犯罪且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其犯罪记录应当被封存。
1.犯罪记录不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除非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
2.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虽然存在,但已对公众不可见,达到了保护其隐私、避免社会歧视的目的。
简而言之,未成年人无法直接“消除”案底,但可以通过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获得法律上的庇护与隐私保护。
二、
未成年案底封存的规定
未成年案底封存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中。
1.该条款明确指出,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益,防止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就业等社会活动中因犯罪记录而遭受不公正待遇。
2.对于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也要求其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情况严格保密,以确保未成年人的隐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三、
未成年犯罪记录如何保密
未成年犯罪记录的保密工作主要依赖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严格执行。
1.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处理。
2.对于依法有权查阅封存犯罪记录的司法机关和特定职能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确保这些记录不被泄露给无权查阅的单位和个人。
3.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意识,避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传播或泄露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通过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保障未成年犯罪记录的保密性,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