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农村土地发生纠纷,当事人可先自行协商,这是最直接低成本的方式。协商无果可找村、乡调解委员会调解,或向农业主管部门申请仲裁。若仍未解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
农村土地发生纠纷如何处理
农村土地发生纠纷,当事人有多种途径可以寻求解决,具体如下:
1.可以自行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且成本最低的方式。若协商无果,可以转向当地的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他们的调解来解决争议。
2.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申请仲裁,这一途径相对正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如果以上方式均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具体操作中,当事人应充分了解各种解决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
土地纠纷处理有哪些原则
文庄律师网提醒,土地纠纷处理需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处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1.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先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时,才能按规定依照司法程序解决。
2.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得改变土地现状或破坏土地上的附属物。
3.历史上已经达成的协议、协定或乡规民约,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令和政策的前提下,应予以维护。
4.对于因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应根据现行政策进行具体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处理意见。
5.处理土地纠纷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6.处理土地纠纷必须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集体的土地所有权,维护单位或公民个人的合法使用权。
在处理过程中,应同有关部门共同协商,正确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共同管好用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