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贷款合同签了没到账,协议仍有效,借款人应先与机构沟通原因,保留证据,必要时可追究其违约责任。具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一、
贷款合同签了没到账怎么办
1.面对贷款合同已签署但款项未到账的情况,首先需明确的是,在网络借贷环境中,即便款项未实际到账,借款协议本身仍然是有效的。
2.这是因为借款协议的效力并不直接依赖于款项的实际发放,而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合法合规的签署过程。
3.《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明确指出,若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并因此给借款人造成损失,贷款人有责任赔偿这些损失。
因此,当贷款合同已签但款项未到账时,借款人应首先与贷款机构沟通,了解款项未到账的具体原因,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追究贷款机构的违约责任。
二、
网贷合同款项未到账效力
文庄律师网提醒,网贷合同款项未到账并不影响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
1.借款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主要依赖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以及合同形式的规范性,而非款项的实际到账情况。
2.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贷款协议,如个人与贷款机构之间的贷款协议,发放贷款可能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之一。
3.但即便如此,在款项未到账的情况下,借款人仍可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贷款机构的违约责任,要求其承担因未按时发放贷款而造成的损失。
三、
贷款未到账能否追究责任
贷款未到账时,借款人完全有权根据合同条款及法律规定追究贷款机构的责任。
1.《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为借款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即当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时,借款人可要求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2.借款人还可根据贷款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追究责任的过程中,借款人应确保自己提供的证据充分、有效,以便在可能的法律纠纷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