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保证书承诺书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自愿合法且不违背公序良俗,则具备法律效力。若保证书存在胁迫、欺诈等非法手段,或内容本身违法,则其法律效力将受到质疑,甚至被认定为无效。
一、
保证书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保证书或承诺书,作为个人、集体、单位为响应特定情况或改正错误而提出的书面材料,其是否具备法律效力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保证书本质上是一种民事上的承诺,即一种民事行为。在民法框架内,有效的民事行为需满足自愿、合法且不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则。
因此,若保证书系当事人或单位自愿出具,且其内容合法,未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则该保证书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2.若保证书内容涉及对未来行为的承诺,如债务偿还、行为约束等,一旦违反,则可能引发法律责任。
3.若保证书存在胁迫、欺诈等非法手段,或内容本身违法,则其法律效力将受到质疑,甚至被认定为无效。
二、
哪些情况下保证书无效
文庄律师网提醒,保证书在以下情况下可能被视为无效:
1.胁迫或欺诈:若保证书的出具是在被胁迫或欺诈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段均违法,因此无效。
2.违反法律法规:保证书的内容若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如承诺进行非法活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则该保证书无效。
3.非自愿性:若保证书并非当事人或单位自愿出具,而是在外界压力下被迫签署,亦可能被视为无效。
4.显失公平:若保证书的内容明显对一方不利,且该不利情况系由对方利用优势地位或对方没有经验所致,则可能构成显失公平,影响保证书的法律效力。
三、
保证书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保证书的法律效力认定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需确认保证书的出具是否自愿、合法,且内容未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2.需考察保证书所承诺的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具有可执行性。
3.若保证书涉及对第三方权益的影响,还需考虑是否已征得相关方的同意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依据以上原则对保证书的法律效力进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