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当得利本质上属于民事纠纷不能报警,无固定金额限制即可立案。但金额达一定数额(如一万或五千元)且拒归还,可能刑事立案,涉嫌侵占罪。
一、
不当得利多少钱可以立案报警
对于不当得利而言,由于其本质上属于民事纠纷不可以报警,法律上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金额界限以作为立案的标准。原则上,只要存在不当得利的情况,受害人即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包括立案处理。
在实践中,若不当得利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如司法解释标准中的一万元,或某些地方标准中的五千元),且拒不归还时,可能会引发刑事立案,涉嫌侵占罪,从而需承担刑事责任。
二、
不当得利发生的情况有哪些
文庄律师网提醒,不当得利的发生情况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无效及被撤销所产生的不当得利:例如,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一方已收取的款项或财产失去合法依据,构成不当得利。
2.履行不存在的债务所引起的不当得利:当一方误认为自己负有债务而实际并不存在时,其向他人履行的行为即构成不当得利。
3.因合同解除产生的不当得利:合同解除后,原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若一方基于原合同获得的利益未予返还,则构成不当得利。
4.基于受益人、受害人或第三人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如因他人的错误行为导致一方获得不当利益,或受害人自己行为导致利益损失转移至他人等。
5.基于事件而产生的不当得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导致财产权益变动,使得一方无合法依据地获得利益。
三、
不当得利效力如何确定
不当得利的效力确定,主要依据受益人的主观心态是善意还是恶意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
1.受益人为善意的:在此情况下,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以其现存利益为限。若不当得利已不存在或无法返还,则受益人不再承担返还责任。
2.受益人为恶意的:若受益人明知其获得利益无合法依据而仍予以保留或处分,则其返还范围应为取得利益时的全部数额。即使部分利益已不存在,其返还义务亦不免除。
3.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在此复杂情况下,受益人的返还范围以其恶意开始之时仍存在的利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