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仲裁的工资按照原先的水平计算。劳动关系存续则依法支付,终止则无需支付。拖欠报酬争议不受时效限,保障劳动者维权时效。在劳动仲裁中,对于银行转账方式,劳动者可通过调取银行对账单作为证据。
一、
仲裁的工资要怎么算
仲裁的工资一般按照原先的水平计算。
1.若双方劳动关系尚存且劳动者持续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反之,若劳动关系已终止,则用人单位无需再支付工资。
2.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的争议,此类争议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维权。
二、
如何确定劳动仲裁工资标准
文庄律师网提醒,在劳动仲裁中,确定工人工资标准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1.工资发放形式是重要依据之一,无论是现金支付还是银行转账,都应能明确反映工资的具体数额。对于银行转账方式,劳动者可通过调取银行对账单作为证据。
2.税务申报记录也是确定工资标准的有效途径,即使工资未达到个税起征点,税务部门也可能有相应记录。
3.劳动者若能证明其从事的工种、岗位及任职级别,根据同工同酬原则,可要求对方承担举证责任,以进一步确认工资标准。
三、
劳动仲裁工资的证据有哪些
在劳动仲裁中,关于工资的证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等,这些证据能够直接证明工资的具体数额及支付方式;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以及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这些证据可间接反映劳动者的工资情况;
3.考勤记录,虽不直接证明工资数额,但可作为劳动关系存续及劳动者提供劳动的证明,有助于工资的计算;
4.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在特定情况下,其他同事的证言也可作为工资情况的辅助证据;
5.税务申报记录,如前所述,税务部门的相关记录也可作为工资标准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