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面对单位迟迟不签合同,劳动者可主动沟通、发书面通知要求限期签,若不理,可离职并索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
迟迟不给签合同怎么办
面对用人单位迟迟不给签合同的情况,劳动者主动与单位沟通,明确表达要求签订合同的意愿,并设定合理的期限。
1.若沟通无果,劳动者可向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期签订合同,并保留相关证据;
2.若单位仍置之不理,劳动者有权随时离职,无需提前通知,同时可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并支付相应补偿。
二、
单位不签合同员工如何维权
文庄律师网提醒,当单位拒绝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员工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建议尝试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明确告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性和法律后果;
2.若协商不成,员工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承担未签合同的法律责任,并主张相应的经济补偿;
3.员工还可委托律师代为处理仲裁事宜,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4.若劳动仲裁结果未能满足员工合理诉求,员工还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
不签合同的法律后果及补偿
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及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具体而言,单位需承担以下责任:
1.支付双倍工资差额,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承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面临行政处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