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故意传播新冠病毒,通常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明知确诊或可能患病却拒绝隔离,或隔离后擅自进入公共场所,导致病毒传播,便符合此罪构成。若出于报复等目的恶意传播,且后果严重,情节更恶劣。

一、

故意传播新冠病毒定什么罪

  故意传播新冠病毒的行为,根据其行为性质及后果,可被判定为危及公众安全的犯罪行为,这通常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此类犯罪属于危险犯,即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便构成犯罪既遂,而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2.若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确诊或可能患有新冠肺炎,却拒绝接受隔离或在隔离期满后擅自离开,并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导致病毒传播,其行为便符合此罪的构成要件。

  3.若行为人出于报复社会等恶劣目的,恶意向大量人群传播病毒,且后果严重、情节恶劣,则更凸显了其犯罪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

二、

故意传播新冠病毒的法律后果

  文庄律师网提醒,对于故意传播新冠病毒的行为,法律后果是严重的。

  1.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若行为人的故意传播行为导致了严重后果,如多人感染、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等,则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罚,包括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3.若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存在过失情节,如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病毒传播,虽不构成故意犯罪,但仍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故意传播新冠病毒定什么罪  第1张

三、

新冠病毒传播与刑法规定

  新冠病毒的传播与刑法规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1.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手段,对于故意传播新冠病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法律规制。

  2.通过设定具体的罪名和刑罚幅度,刑法既能够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又能够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在面对新冠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