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农村宅基地卖后原业主一般不可以要回。但是具体需要视合同效力而定,若合同有效,且双方已履行完毕,原业主通常难以直接要回房屋,无效如卖给非村民可依法要回。
一、
农村宅基地卖后原业主还能不能要回
农村宅基地房屋出售后,原业主是否能要回房屋,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具体如下:
1.关键在于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若合同有效,且双方已履行完毕,原业主通常难以直接要回房屋。
2.若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如出卖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则原业主有机会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房屋。
3.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非成员间的转让行为无效,这为原业主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二、
宅基地卖后如何判断合同效力
文庄律师网提醒,判断宅基地买卖合同效力时,应重点考察合同双方的身份、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合同是否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签订。
1.若合同双方均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合同内容合法、公平、公正,未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则该合同通常被认定为有效。
2.若合同涉及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合同内容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未经批准转让等,则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三、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
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1.根据《民法典》及《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原则上只能在本村村民之间转让,且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2.转让双方必须均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转让行为需经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3.转让的宅基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等要求,且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
4.需要注意的是,宅基地的转让并不意味着宅基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仅仅是使用权的变更。同时,转让后的宅基地仍应遵守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如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闲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