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债权转让是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它是民法中常见的法律现象,不改变债的内容,但需满足有效债权、可让与性、双方协议且不违法、通知债务人等要件。

一、

债权转让是什么行为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或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这是一种在民法领域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其核心在于债的关系主体发生变更,而债的内容本身并不发生改变。具体来说,债权转让的构成要件包括:

  1.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转让行为不改变债权的内容,这是债权转让的基本前提;

  2.被转让的债权需具有可让与性;

  3.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需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协议,并且该协议不得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

  4.债权的转让行为需通知债务人,以确保债务人知晓债权的变动情况。

二、

哪些债权是不得转让的?

  文庄律师网提醒,在债权转让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债权都可以自由转让。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下三类债权是不得转让的: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这类债权通常与债权人的人身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或者基于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信任关系而产生,因此不适合转让给第三人。

  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债权不得转让的,该约定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债权人不得违反约定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这类债权通常涉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因此其转让行为被法律所禁止。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上述三类情形除外。

债权转让是什么行为  第1张

三、

债权转让属于哪种合同?

  债权转让属于无名合同的一种。

  1.无名合同是指法律上并未明确规定其名称和内容的合同类型,而债权转让正是这样一种通过协议方式将债权进行转让的行为,其并未被法律明确规定为某种特定类型的合同。

  2.在债权转让的过程中,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从而实现了债的关系主体的变更。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再次强调了债权转让的相关规定,包括哪些债权可以转让以及哪些债权不得转让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