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交规肇事逃逸的处罚是吊销驾驶证,逃逸致责任无法认定,将负全责。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即便原无或仅部分责任,逃逸也须担全责,旨在促使司机勇于担责。

一、

新交规肇事逃逸怎么处罚的

  新交规肇事逃逸的处罚具体如下:

  1.从责任认定上来看:

  (1)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2)即便在原本的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仅有部分责任,但只要逃逸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这一规定无疑加大了对逃逸行为的惩罚力度,旨在促使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勇于承担责任,而非逃避。

  2.行政处罚方面: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明确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二、

肇事逃逸后的责任与赔偿

  肇事逃逸不仅会导致责任认定上的加重,还会引发严重的赔偿责任。

  1.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费用可能从几千块到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如果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在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

  2.一旦肇事车辆逃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将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这意味着车主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用。

  3.肇事逃逸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包括被受害者或其家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在内的各项损失。

  4.在极端情况下,逃逸者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新交规肇事逃逸怎么处罚的  第1张

三、

肇事逃逸的刑事后果是什么

  肇事逃逸的刑事后果同样严重。

  1.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属于法定的加重情节;如果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逃逸者可能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

  2.如果逃逸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导致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将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3.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导致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也将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这一规定进一步扩大了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责任范围,旨在全面打击和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交规对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既包括责任认定上的加重,也包括赔偿责任的承担以及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