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中的规定。当土地权属发生争议时,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由政府处理,对政府决定不满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争议解决前,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一、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是哪些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中的相关规定。

  1.具体来说,当发生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时,首先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若协商不成,则由相应的人民政府处理,单位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而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则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3.若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满,还有权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护自身权益。

  4.在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被禁止改变土地利用现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稳定和安全。

二、

土地确权证和宅基地证区别

  文庄律师网提醒,土地确权证与宅基地证在性质、功能及颁发机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1.土地确权证,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由当地土管部门颁发的,用于确认某一范围内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归属的证书。

  2.而宅基地证,则是农村村民合法拥有房屋和用地的权利证明,主要用于证明村民对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和所有权。

  3.宅基地证允许在集体内部成员之间转让,但严格限制向非集体组织成员转让。此外,宅基地虽允许建房,但在建房前必须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之后方可凭宅基地证和准建证申请办理房产证。

土地确权的法律法规是哪些  第1张

三、

土地确权争议如何解决

  土地确权争议的解决,首先应遵循《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当事人协商、人民政府调解或裁决等方式进行。

  1.当争议发生时,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若协商无果,则可向相关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调解或作出处理决定。

  2.若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满,还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3.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理性,尊重法律法规和行政机关的决定,避免采取过激行为或非法手段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