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签合同不干扣工资,先查合同条款。违法扣薪可沟通协商,无果则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不满再提起诉讼。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
一、
签合同不干扣工资怎么办
签合同不干扣工资,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1.沟通协商:首先尝试与雇主进行友好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了解扣发工资的具体原因,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收集证据:如沟通无果,劳动者需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3.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雇主支付应得的工资。
4.提起诉讼:若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
合法扣工资的情形有哪些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以合法扣减工资:
1.未完成生产任务:职工因个人主观原因未能完成生产任务(非身体原因),单位可按约定扣减其工资,但扣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违反劳动纪律并造成损失:
(1)职工违反劳动纪律并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单位可扣减其工资作为赔偿,但每月扣减比例不得超过职工月工资的20%;
(2)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请事假:职工请事假期间,单位可按缺勤天数扣发工资。
4.请病假:职工请病假期间,单位应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并可扣减绩效或生产性奖励等部分工资。
以上情形均为合法扣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在遭遇工资扣减时应首先判断其是否合法,再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