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调查并侵犯他人隐私,判多久取决于行为性质和后果。根据《刑法》,出售或提供公民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者判3-7年。立案标准需满足非法获取、提供个人信息等情形。
一、
调查别人隐私会判多久
当涉及到调查并侵犯他人隐私时,判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
1.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在侵犯他人隐私的案件中,判决的时长是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的。
二、
侵犯隐私罪立案标准
并非所有涉及他人信息的行为都能构成侵犯隐私罪。要确定是否构成侵犯隐私罪,需要满足一定的立案标准。具体来说,这些标准包括:
1.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达到一定数量,或者这些信息被用于犯罪活动;
2.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仍向其出售或提供;
3.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特定数量;
4.违法所得达到一定金额;
5.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只有当这些标准得到满足时,才能立案并追究侵犯隐私罪的刑事责任。
三、
隐私罪犯罪构成要件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客体方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的是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自由。这是指个人的身份、财产、健康状况、行踪等信息的保护权,任何未经授权的获取、使用或泄露都可能构成侵犯。
2.犯罪客观方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
3.犯罪主体方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犯罪主体。此外,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动机一般表现为牟利,但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已触犯侵犯隐私罪?法律之路需谨慎,如有疑虑,来文庄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我们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