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医疗纠纷鉴定主要包括的内容是考察医疗机构治疗过程是否存在过错和判断过错是否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当有必要时,会依据条例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

一、

医疗纠纷鉴定有哪些内容

  医疗纠纷鉴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医疗纠纷鉴定会考察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这一点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合规、是否达到专业标准的重要依据。

  2.鉴定还会关注这种过错是否直接导致了患者的死亡或残疾,这是衡量医疗过错严重性的关键指标。

  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提出处理请求时,如果认为有必要,就会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二、

医疗纠纷产生原因是什么?

  文庄律师网提醒,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1.部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或者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显得松散,这可能导致医疗行为出现偏差。

  2.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双方不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就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3.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期待值过高、收费价格争议、就诊等待时间过长、事故处理方式不专业不迅速以及病人或家属对医护人员缺乏尊重等,都可能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因素。

医疗纠纷鉴定有哪些内容  第1张

三、

医疗纠纷鉴定需要哪些证据?

  在医疗纠纷鉴定中,当事人需要提交一系列重要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1.身份证明文件是必需的,以证明当事人的身份和与案件的关系。

  2.所有的医疗资料复印件也是关键证据,包括患者的门诊病历、住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这些资料能够详细反映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医疗行为。

  3.如果因医疗纠纷导致误工,当事人还需要提供误工证明,如工资单或单位开具的工资证明。

  4.所有相关的费用单据和清单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单据,这些能够证明当事人的经济损失。

  5.如果患者受到了伤害,还需要提供残疾等级证明和残疾用具费单据等证据。

  准备这些证据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