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无效劳动合同指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常因内容不合法、主体不适格或形式不合法所致。但即使存在无效情形,实际履行且对方无异议的劳动合同仍可能有效。

一、

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因此在法律上不按照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

  1.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2.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给对方造成了损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二、

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

  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合同内容不合法:若劳动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违法约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条款、超过法定期限的试用期条款等,则该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合同内容如制造冰毒、假钞等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将被视为无效。

  2.劳动合同主体不适格: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和能力。

  如果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等,均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3.劳动合同形式不合法: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如果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或者依法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未进行鉴证,则可能被视为形式不合法,从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  第1张

三、

劳动合同的成效要件

  劳动合同的成效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合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的。

  这意味着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

  2.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这包括劳动合同中关于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约定,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劳动合同的形式也必须合法。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必备条款。

  如果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或者未包含上述必备条款,则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4.劳动合同的成效要件还包括劳动合同的生效条件。

  例如,有些劳动合同可能约定了生效日期或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生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时,劳动合同才能正式生效并产生法律效力。

  你的劳动合同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别担心,文庄律师网随时为您解答疑惑,提供专业法律建议,保障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