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8岁以下是有私人财产权的,依据《民法典》。未成年人可拥有财产,并享物权、债权等权利,保障其经济利益。未成年人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受到其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

一、

18岁以下是否有私人财产权

  18岁以下有私人财产权,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

  1.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在整个生存期间,不论其年龄大小,都具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同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享有财产权。

  2.财产权作为一种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未成年人同样可以依法取得并享有,包括但不限于物权、债权、继承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二、

未成年人民事权利有哪些

  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是广泛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财产权:未成年人可以依法享有财产权,包括对其合法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人身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身份权,如亲权关系中的被抚养权等。

  3.继承权:未成年人作为合法继承人,有权在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中取得遗产。

  4.知识产权:未成年人在文学创作、科学发明、艺术创作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依法享有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

18岁以下是否有私人财产权  第1张

三、

未成年如何行使民事权利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未成年人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受到其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对于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其他民事活动,需要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自己进行。

  3.无民事行为能力: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活动一般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2)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赔偿费或者进行其他对本人有利而不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时,法律是予以保护的。

  因此,未成年人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状况,在法定代理人的协助或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