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交通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构成交通逃逸的情况需满足逃避救助义务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肇事逃逸者将受到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包括有期徒刑和吊销驾照等。

一、

什么情况构成交通逃逸

  “交通运输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构成交通逃逸的关键在于肇事者在主观上是否满足两个条件:

  (1)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

  (2)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2.具体而言,肇事者必须在明知或应知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故意不履行救助被害人的义务,并试图逃避法律追究,才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肇事者对事故发生毫无知觉,则不应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4.即使肇事者没有离开事故现场,但如果未实施救助行为导致被害人伤情加重或死亡,或者因支付不起医疗费用而离开医院,这些行为也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因此,判断肇事者是否构成逃逸,需要综合考虑其在事故发生后的行为和态度。

二、

肇事逃逸的主观条件

  肇事逃逸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明知或应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通常明知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交通法规,但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仍然选择逃离现场。这种故意的心态是肇事逃逸行为的重要特征。

  2.具有逃避救助被害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他们可能认为逃逸后被害人可能不会死亡,或者相信会有人对被害人给予救助,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被害人伤势并不重。

什么情况构成交通逃逸  第1张

三、

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

  对于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主要包括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两个方面。

  1.在刑事处罚方面,根据《刑法》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则将被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

  2.在行政处罚方面,肇事逃逸者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这一处罚措施旨在剥夺肇事者的驾驶资格,防止其再次发生肇事逃逸行为,同时也对其他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

  如果你对交通逃逸的处罚标准还有其他疑问?别担心,文庄律师网是你的法律小助手,我们在这里为你提供全面而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