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肇事逃逸后双方私了交警要怎么处罚?肇事逃逸后私了,交警仍会依法处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将被吊销驾照,终生不得重考。逃逸认定需考虑主观恶性及逃避抢救、责任等因素。
一、
肇事逃逸后双方私了交警怎么处罚
在发生交通肇事后,如果肇事者选择逃逸,那么其行为将受到交警的严格处罚。即使事后双方选择私了,交警仍会依法对逃逸者进行处罚。
1.对于肇事逃逸的处罚,主要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而定。在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逃逸者将面临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并可能被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
2.如果事故造成了重大损失,构成了犯罪行为,并且肇事者逃逸,那么除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
3.在肇事逃逸后,双方虽然可以选择私了,但这种行为并不能改变逃逸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
逃逸认定与主观恶性
在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1.如果行为人对事故并不知情,而是继续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那么这种情况下并不能认定为逃逸。逃逸行为的认定需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即行为人应对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
2.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也是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逃逸者往往同时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
3.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仅逃避抢救义务或仅逃避责任追究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只要行为人具备了逃避抢救义务或逃避责任追究的动机之一,都应被认定为逃逸。
三、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多种情况。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即构成逃逸。
2.即使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但驾车驶离事故现场同样被视为逃逸。
3.当事人在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时,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而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也属于逃逸行为。
4.即使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或者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同样构成逃逸。
5.在调查期间逃匿或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也属于逃逸行为。
6.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而强行离开现场的,同样应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
你认为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够吗?如果你有相关法律疑问,快来文庄律师网提问吧,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