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假释出来后,需遵守法律、报告活动、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批准。还实行社区矫正,帮助被假释者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
假释出来之后有什么限制
假释出来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需严格遵守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法律要求,具体如下:
1.被假释者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服从相关监督机关的管理与监督。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再次违法乱纪,而应积极融入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2.被假释者需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这种报告制度有助于监督机关及时了解被假释者的生活状态及行为表现,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被假释者还需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自身安全。
4.如果被假释者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至其他地方,必须事先报经监督机关批准,以确保其行踪可控,避免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还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教育、感化、挽救等手段,帮助被假释者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假释考验期满后如何处理?
文庄律师网提醒,假释考验期满后,根据被假释者在考验期内的表现,将有两种不同的处理结果。
1.对于考验不合格的假释犯,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监督管理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罪的,将依法撤销假释,并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于违反假释规定行为的严厉制裁。
2.若假释犯在考验期内被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或重新犯新罪的,也将被撤销假释,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3.而对于考验合格的假释犯,则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此时,有关机关将对其予以公开宣告,标志着其正式恢复自由身,重新融入社会。
这一处理结果体现了法律对于改过自新、积极表现者的宽容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