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二婚领了结婚证房子不一定算共同财产。非直接由婚次定,而看取得时间、方式及双方约定。婚前房原则属个人,但书面约定可转共同。无特殊约,仍归原主;有约定,则按约处理。
一、
二婚领了结婚证房子算共同财产吗
面对“二婚领了结婚证房子算共同财产吗”的疑问,二婚房子是否算作共同财产,并不直接由婚姻的次数决定,而是依据财产的取得时间、方式及双方是否有特殊约定等因素综合判断。
1.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包括房产,原则上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建立而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2.如果双方通过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婚前房产为共同所有,那么该房产在婚后即视为共同财产。
因此,二婚夫妻在领取结婚证后,若未对婚前房产进行特殊约定,则该房产仍属于原所有人的个人财产;若双方有明确的书面约定,则按照约定处理。
二、
继承遗产是否算二婚共同财产
文庄律师网提醒,关于“继承遗产是否算二婚共同财产”的问题,其答案并非绝对。这主要取决于遗产继承的具体情况以及夫妻双方是否有特别约定。
1.如果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指定某项遗产仅归夫妻中的一方所有,或者赠与人在赠与合同中明确表明某项财产仅赠给夫妻中的一方,那么该遗产或赠与物就不应视为夫妻的共同财产。
2.如果遗产或赠与物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未指明归属,或者在婚姻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继承或接受的遗赠,通常会被视为夫妻的共同财产。
3.《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也明确规定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继承或受赠财产(除特定情况外)为夫妻共同所有。
因此,在二婚情况下,若无特别约定或遗嘱指定,继承的遗产一般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
婚前父母房子婚后是否共有
针对“婚前父母房子婚后是否共有”的疑问,其答案同样依赖于具体情况和双方约定。
1.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及一般法律原则,婚前父母为子女购置的房屋通常被视为对子女的个人赠与,因此该房屋在子女结婚后原则上仍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2.如果父母在购房时明确表示该房屋是赠与给夫妻双方或存在其他足以证明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如书面协议等),则该房屋在婚后可能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