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过失犯罪认定需要主客观统一。不仅要求客观上有危害行为与结果,还需主观上有预见可能而因疏忽未预见,或已预见却轻信可避免。二者缺一不可。
一、
过失犯罪认定需要主客观统一吗
在过失犯罪的认定中,确实需要主客观的统一。
1.过失犯罪不仅要求客观上存在危害行为并导致了危害结果,还要求主观上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2.这种主观上的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与客观上的行为及结果相结合,共同构成了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
因此,在判断过失犯罪时,必须同时考虑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
二、
过失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文庄律师网提醒,过失犯罪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认识和认识能力相分离:行为人虽然具有认识能力,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实际并未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后果。
2.应为行为和实际所为不一致:行为人应当采取某种预防措施或避免某种行为,但实际上并未这样做,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3.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矛盾:
(1)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客观上却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
(2)过失犯罪还要求在客观上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且这种结果通常是较为严重的。同时,刑法分则中必须有关于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具体规定。
三、
过失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1)故意犯罪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2)过失犯罪中,行为人虽然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1)在故意犯罪中,危害结果往往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2)在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则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发生危害结果就不构成过失犯罪。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这是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与故意犯罪相比,其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