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公司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对策略,包括申请劳动仲裁的方法、经济补偿的计算,以及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不同情形。通过阅读,您将快速了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一、

公司强制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1.当公司强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首先应当了解这是一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2.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

二、

申请劳动仲裁方法

  1.准备材料:为了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需要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时需携带:

  (1)仲裁申请书2份;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3)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

  (4)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部分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并等待处理:提交材料后,仲裁委将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立案,并给双方举证期和答辩期。

  (1)仲裁委将开庭审理,并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通常在60天内结案。

  (2)如果劳动者对裁决书不服,可以起诉到法院。

  3.经济补偿: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不耽误去新单位工作。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公司强制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第1张

三、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情形

  1.过错性辞退:在劳动者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下的解雇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劳动合同中规定了违约金条款,劳动者需要支付违约金。

  2.过错性辞退适用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1)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2)严重失职;

  (3)营私舞弊;

  (4)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工作;

  (5)欺诈胁迫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6)被追究刑事责任等。

  3.非过错性辞退:即劳动者无过错,但由于某些原因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支付额外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4.非过错性辞退适用情形:包括: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2)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

  (3)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等。

  总的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开除员工,通常需要有正当性理由。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同时,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公司违法解雇你,别再默默忍受!你有权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快点击文庄律师网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劳动仲裁相关知识,为自己争取应得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