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合同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后果又有哪些?本文详细解析了合同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法律后果以及责任与解除等问题。一起来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吧!

一、

合同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

  1.合同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于社会的一般观念以及债务的性质。当债务事实上已无法按照合同规定强制执行,即被视为履行不能。

  2.标的物已灭失、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或债务人因自身原因无法提供原定的劳务等。

  3.即使存在履行的可能性,但如果履行将带来过高的代价或风险,如违反更重大的义务,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

  4.需要注意的是,履行不能并不包括所有可能的困难,如债务人缺乏资力、选择之债中尚有可选择的给付,以及货币之债和利息之债等情形。

二、

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

  面对履行不能的情况,法律后果主要取决于不能的原因和责任归属。

  1.对于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无论是否可归责于债务人,债务人都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免除其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2.如果是因为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的履行不能,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3.对于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的一时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消除后,债务人应继续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4.如果部分履行不能导致债权人订约目的不能实现,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5.如果是因为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的履行不能,债务人应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并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对方,提供证明。

  合同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  第1张  

三、

履行不能责任与解除

  在面临履行不能的情况时,合同双方需要明确责任归属和解除合同的可能性。

  1.一般来说,如果是因为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并可能面临解除合同的后果。

  2.而对于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的履行不能,债务人应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并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对方,提供证明。

  3.双方可以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协商解除合同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关于合同履行不能,你还有哪些疑问?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注意风险防控。遇到法律难题,记得文庄律师网法律小助手,我们始终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