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同居一方死亡,共同财产的一半将作为遗产分配。但同居不等同婚姻,无法定继承权,遗产按法定继承由死者继承人分配。争议可向法院起诉。

一、

同居一方死亡财产分割是怎么规定的

  同居一方死亡后,财产依据是否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1.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在没有明确份额的情况下,应按照共同共有的原则进行处理,即平均分配。

  2.由于同居关系并不等同于婚姻关系,同居者与死者之间在法律上并不存在继承关系。因此,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同居者将不能分得死者的遗产。那一半的遗产由死者的继承人进行分配。

  3.这里所指的“共同财产”是指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存款等。在处理这类财产时,应首先进行清算,明确各项财产的具体价值,然后再进行分割。

  4.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中明确规定: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二、

同居者能否继承死者遗产

  文庄律师网提醒你,同居者不能继承死者遗产。

  1.同居关系并不等同于婚姻关系。

  (1)在婚姻关系中,配偶双方之间存在法定继承关系,即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有权继承其遗产。

  (2)在同居关系中,由于双方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因此同居者并不享有法定继承权。

  2.如果死者留有遗嘱并明确指定同居者为继承人,那么同居者将有权根据遗嘱继承死者的遗产。但这种情况属于遗嘱继承而非法定继承,因此并不改变同居者不具备法定继承权的事实。

同居一方死亡财产分割是怎么规定的  第1张

三、

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法律依据

  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等相关法律法规。

  1.在具体操作中,当同居双方就财产分割问题产生争议时,可以首先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

  2.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3.在提起诉讼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所争议财产为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以便法院能够作出公正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