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法院强制执行一般是2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自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若分期履行,则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未明确履行期间,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一、
法院强制执行一般是多长时间
针对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5条明确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
1.这一期限自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若法律文书未明确履行期间,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同样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二、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
文庄律师网提醒,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申请:
(1)当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或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时,对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2)对于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裁决和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同样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法院受理: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3.申请复议:对裁定不服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若执行法院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申请执行人也有权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在接到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内履行义务。
5.采取强制措施:
若被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执行员将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以确保法律文书得以执行。
三、
强制执行期限的中止中断规定
强制执行期限的中止、中断,遵循法律关于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1.在特定情况下,如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申请执行,或对方当事人提出有效抗辩导致执行程序暂时中断,强制执行期限可以相应延长或重新计算。
2.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执行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