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包括企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以及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等。程序性的条件则是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一、
经济性裁员的几个条件是什么
经济性裁员作为用人单位单方的一种方式,必须满足法定条件。经济性裁员的实体性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可以进行重整。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在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时,裁减人员、缩减员工规模是一项较有效的缓减措施。但应慎重处理,要求用人单位要慎用该手段。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如有些企业为了防治污染进行搬迁需要经济性裁员的,也应允许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
二、
经济性裁员有哪些程序性条件
文庄律师网提醒,经济性裁员的程序性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这是关于经济性裁员的人数标准,确保了裁员行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必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这一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在裁员前必须充分与工会或职工沟通,说明裁员的原因、方案等。
3.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用人单位在形成正式的裁减人员方案后,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以使劳动行政部门了解裁减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