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鉴定车辆逃逸的鉴定方法是公安交管部门需三日内委托专业机构检验鉴定,涉及尸体检验、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检验及精神疾病鉴定有不同时限,最长不超六十日。
一、
鉴定车辆逃逸怎么鉴定
对于车辆逃逸的鉴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按照相关规定,从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与鉴定。
1.若事故中涉及尸体检验,则应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进行委托;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与鉴定,则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进行委托。
2.若现场调查结束三日后仍需检验、鉴定,则需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二、
逃逸车辆鉴定如何取证
文庄律师网提醒,在逃逸车辆鉴定的取证过程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样承担着重要职责。
1.需确保检验、鉴定的委托程序合法合规,即按照上述提到的时限和流程进行委托。
2.在鉴定过程中,应收集并固定与逃逸车辆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痕迹、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言等。这些证据将作为后续认定逃逸事实的重要依据。
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还需承担检验、鉴定的费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当事人自行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除外。
在取证过程中,公安机关应确保所有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为后续的法律程序提供有力支持。
三、
肇事逃逸是否负全责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负全责,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规定,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者将承担全部责任。这是因为逃逸行为本身即构成了一种严重的过错。
2.这并不意味着逃逸就一定负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交通违法行为或过错,则需根据双方的过错对于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
换句话说,逃逸并非判断事故责任的唯一标准,而是需要结合双方的行为和过错进行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