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受害者家属谅解了还有可能会判死刑。谅解虽可能影响量刑,但不一定免除死刑。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罪可判死刑,家属谅解只是量刑时的一个考虑因素,具体判决还须综合案情。
一、
受害者家属谅解了还会判死刑吗
面对受害者家属的谅解,是否仍会判处死刑的问题,需要依据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解答。
1.在故意杀人罪的案件中,即使行为人得到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免除死刑的判决。
2.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基本量刑幅度包括死刑、无期徒刑以及有期徒刑等。
因此,家属的谅解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一个考虑因素,但最终判决仍需综合案件的具体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决定。
二、
聋哑人故意杀人如何判刑
文庄律师网提醒,对于聋哑人故意杀人的情况,法律同样予以严厉打击,但会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
1.《刑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这意味着,在聋哑人故意杀人的案件中,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和聋哑人的特殊情况,在量刑时给予一定的从宽处理。
3.这并不意味着聋哑人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是强调在量刑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状况,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与人性化。
三、
经同意致人死亡是否算故意杀人
经他人同意造成其死亡的情况,在法律上并不直接等同于故意杀人。这涉及到帮助自杀和被害人同意的问题。
1.我国刑法对杀人罪的规定并未明确将帮助自杀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2.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具有杀人的间接正犯性质,如欺骗、唆使无行为能力人或利用特殊关系促使他人自杀等,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3.如果被害人对法益的有无、程度等产生错误认识,其对死亡的同意无效时,行为人也可能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因此,在经同意致人死亡的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被害人的同意能力以及案件的具体情节等因素来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