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解除劳动办的手续包括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参与交接;用人单位则结算工资、补偿金,安排交接,转移社保,出具证明书。解约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一、
解除劳动怎么办手续
面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应遵循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妥善处理,具体如下:
1.对于劳动者而言:
(1)需按劳动法规定的时间与要求,提前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解约通知,通常应提前三十天,以便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人员调整和工作交接。
(2)劳动者应积极参与工作、业务的交接,并确保清理好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以维护双方的经济利益。
2.用人单位在收到劳动者的解约通知后,同样需提前三十天通知劳动者(若非劳动者主动提出),并着手办理一系列手续,包括但不限于:
(1)及时结算工资、经济补偿金。
(2)安排工作、业务的交接。
(3)转移员工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
(4)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5)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此证明书不仅是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进行失业、求职登记的凭证,还需详细载明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或解除日期及劳动者所担任的工作,以满足劳动者的合理需求。
二、
劳动合同解除后要做哪些事
文庄律师网提醒,劳动合同解除后,双方仍需完成一系列后续事宜以确保劳动关系的彻底终结。
1.劳动者应继续配合用人单位完成未完成的工作交接,特别是那些对用人单位运营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或资料,确保无缝过渡。劳动者还需关注自身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确保个人权益不受影响。
2.用人单位则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并妥善保管劳动者的档案材料。
3.用人单位还需认真履行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的义务,为劳动者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在此过程中,双方均应保持沟通畅通,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三、
解约经济补偿应如何计算
解约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因解约原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下。
经济补偿金均按工作年限乘以月工资的标准计算。
(2)但需注意的是,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部分在计算时通常不再计入。
2.对于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除了基本的经济补偿金外,还需额外支付医疗补助费以补偿劳动者的医疗费用损失。
3.对于用人单位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则需按照原经济补偿金的一定比例加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惩罚其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