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强制执行是执行立案后的一种法律程序。当事人依法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并受理后,法院可采取扣押、冻结等措施执行被执行人财产。

一、

强制执行是执行立案吗

  1.强制执行确实是执行立案后的一种法律程序。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依法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并且法院已经立案受理,此时法院即可采取相应措施来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明确指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特定的人民法院执行。

二、

申请强制执行需满足哪些条件

  文庄律师网提醒,申请强制执行需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这是强制执行的前提,只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才能作为执行的依据。

  2.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这意味着只有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才有资格申请强制执行。

  3.申请执行人在法律文书生效两年内提出申请。这是法律对申请时效的规定,超出此期限的申请将不被受理。

  4.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这是为了确保执行活动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强制执行是执行立案吗  第1张

三、

哪些情形法院不予执行裁定

  法院在审查强制执行申请时,若发现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裁定不予执行: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这意味着双方未就争议解决方式达成一致,法院无权进行强制执行。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这种情况下,仲裁机构的裁决超出了其权限范围,法院自然不会执行。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程序的公正性是仲裁裁决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若程序违法,则裁决无效。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这直接影响了裁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法院自然不会执行基于伪造证据的裁决。

  5.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这种情况下,裁决可能因证据不足或错误而失去公正性。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仲裁员的职业操守是裁决公正性的基础,若仲裁员存在上述行为,则裁决无效。